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

环球通讯!内蒙古通辽:发展牛产业 做好“牛文章”

2023-04-18 12:04:34 来源:光明网

4月14日,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一家养牛场,小牛犊在吃饲料。

近年来,内蒙古通辽市因地制宜,着力建设绿色高质量农畜产品生产基地,大力发展肉牛产业,坚持饲养模式由“小规模、大群体”,逐步向规模化、标准化方向发展,充分发挥资源、资金、技术、管理等优势,实现肉牛养殖效益最大化,做好“牛文章”。截至目前,通辽市肉牛年度存栏300多万头,计划到2025年肉牛年度存栏400万头,全产业链产值达500亿元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

4月12日,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一家肉牛种业公司,牛群在圈舍外晒太阳。

近年来,内蒙古通辽市因地制宜,着力建设绿色高质量农畜产品生产基地,大力发展肉牛产业,坚持饲养模式由“小规模、大群体”,逐步向规模化、标准化方向发展,充分发挥资源、资金、技术、管理等优势,实现肉牛养殖效益最大化,做好“牛文章”。截至目前,通辽市肉牛年度存栏300多万头,计划到2025年肉牛年度存栏400万头,全产业链产值达500亿元。

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

4月13日,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舍伯吐镇,养牛大户王连柱在家中的牧场喂牛。

近年来,内蒙古通辽市因地制宜,着力建设绿色高质量农畜产品生产基地,大力发展肉牛产业,坚持饲养模式由“小规模、大群体”,逐步向规模化、标准化方向发展,充分发挥资源、资金、技术、管理等优势,实现肉牛养殖效益最大化,做好“牛文章”。截至目前,通辽市肉牛年度存栏300多万头,计划到2025年肉牛年度存栏400万头,全产业链产值达500亿元。

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

4月14日,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甘旗卡镇,养牛大户布和白乙准备喂牛。

近年来,内蒙古通辽市因地制宜,着力建设绿色高质量农畜产品生产基地,大力发展肉牛产业,坚持饲养模式由“小规模、大群体”,逐步向规模化、标准化方向发展,充分发挥资源、资金、技术、管理等优势,实现肉牛养殖效益最大化,做好“牛文章”。截至目前,通辽市肉牛年度存栏300多万头,计划到2025年肉牛年度存栏400万头,全产业链产值达500亿元。

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

4月17日,这是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一家肉牛种业公司的牛圈(无人机照片)。

近年来,内蒙古通辽市因地制宜,着力建设绿色高质量农畜产品生产基地,大力发展肉牛产业,坚持饲养模式由“小规模、大群体”,逐步向规模化、标准化方向发展,充分发挥资源、资金、技术、管理等优势,实现肉牛养殖效益最大化,做好“牛文章”。截至目前,通辽市肉牛年度存栏300多万头,计划到2025年肉牛年度存栏400万头,全产业链产值达500亿元。

新华社记者 贺书琛 摄

4月12日,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一家肉牛种业公司,工作人员引导种公牛。

近年来,内蒙古通辽市因地制宜,着力建设绿色高质量农畜产品生产基地,大力发展肉牛产业,坚持饲养模式由“小规模、大群体”,逐步向规模化、标准化方向发展,充分发挥资源、资金、技术、管理等优势,实现肉牛养殖效益最大化,做好“牛文章”。截至目前,通辽市肉牛年度存栏300多万头,计划到2025年肉牛年度存栏400万头,全产业链产值达500亿元。

新华社记者 贺书琛 摄

这是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的成峰牲畜交易市场(4月12日摄)。

近年来,内蒙古通辽市因地制宜,着力建设绿色高质量农畜产品生产基地,大力发展肉牛产业,坚持饲养模式由“小规模、大群体”,逐步向规模化、标准化方向发展,充分发挥资源、资金、技术、管理等优势,实现肉牛养殖效益最大化,做好“牛文章”。截至目前,通辽市肉牛年度存栏300多万头,计划到2025年肉牛年度存栏400万头,全产业链产值达500亿元。

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

来源:新华网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x
精彩推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