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

《新名字的故事》读后感1600字 我要,拥抱这山河

2023-04-25 03:44:25 来源:抄写作文网
抄写作文网小编为大家提供《新名字的故事》读后感1600字 我要,拥抱这山河来供大家参考,欢迎阅读。

命运与友谊-《新名字的故事》读后感1600字

尊敬的各位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
大家好!今天我推荐分享的一本书是:《新名字的故事》


【资料图】

近来有空,朋友推荐读一本叫做《新名字的故事》的书,她说这个故事的主角和我一样,自卑而敏感。

我待读的书单已经很长,也经常有几个书友会跟我说:一定要去读读几本有内涵、有文学价值的好书。可是在读完上一本书之后,我直接让《新名字的故事》插队了,因为我很好奇“和我很像”的故事主角是怎样的,我也很想以旁观者的身份去看看那些自卑且敏感的人的故事。

这是一本描写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两个女性的命运与友谊的故事…戏剧性的命运安排,自负与自卑的内心活动,狗血的男女情节,斗争、粗暴、不堪、改变、全新…莉娜像是一匹桀骜不驯的马,只愿被她赏识的人驯服,但更多的是追求自我的体现。像烟火,耀眼但不易拥有…莱农像是一只猎犬,内心的躁动与极强的表现欲,只为获得那一丝认可与称赞,殊不知自己其实是有烈性的,但她终究不会忘记回家的路…

两个主人公都想逃离压抑,破落,混乱的那不勒斯,但是莱埃娜可以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,莉拉不行。

莉拉是那么的有个性,轻易地她就俘获了那不勒斯次有钱的公子哥的心,成为了卡拉奇太太。她那么早嫁人,并不是她自己想要那样,是被环境推到那个地步的。切尔奇洛追求她,她拒绝了,被她的家人逼迫。斯特凡诺追求她,她答应了。因为她觉得斯特凡诺不像切尔奇诺那样黑帮,而且可以和切尔奇诺抗衡。但是,她想错了。他们仍旧要受切尔奇诺家的压迫。她通过这段婚姻,可以轻易地过上她和莱埃娜小时候梦想中的有钱人的生活,可以穿着最时髦的服饰,住着最好的房子,她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打称,学会找货收钱,学会做小动作缺斤少两,她可以把收钱的抽屉里面的钱拿去想帮谁就帮谁,但是,她还是觉得痛苦。只是因为,她以为嫁给了爱情,而新婚当天她就发现不是!

有意思的是,莱埃娜和莉拉在这一部中都爱上了尼诺·萨拉托雷。毫无疑问他吸引他们俩的是他的才气。我觉得就是在他们那天南海北的讨论中,莉拉爱上他的。莱埃娜则是从小时候尼诺向她表白那次就爱了。但是从始至终,我觉得尼诺都不爱莱埃娜,尼诺小时候向莱埃娜的表白,只是因为羡慕莱埃娜一直在莉拉身边,他以为表白了莱埃娜,他们三个人就可以一直在一起了,小时候并不懂爱。长大后,尼诺对莱埃娜的若即若离,其实也是这个原因——他不爱莱埃娜,但是他觉得可以靠莱埃娜接近莉拉。

莉拉的个性是非常有破坏性非常有攻击性的,莱埃娜是内敛的。莱埃娜从来不表露自己的情感,即使是她狂烈地爱着尼诺时,她口头对莉拉也是不承认的。莉拉在做困兽斗,而莱埃娜则是一心想要通过学习进入上流社交圈。莱埃娜可以从莉拉的身上获得一种力量,聪明,勇敢,无畏无惧。莉拉则是羡慕,也嫉妒莱埃娜可以继续学业改变命运。莱埃娜羡慕,也嫉妒莉拉天生的聪慧,以及她的无畏,还有她对爱情的把握。莉拉恋爱,莱埃娜就接受爱她的安东尼奥,尽管她并不爱安东尼奥;莉拉结婚,莱埃娜就接受了她爱的男人的爸爸的抚摸;莉拉和尼诺在一起了,莱埃娜就让她爱的男人的爸爸在沙滩上拥有了她。这种嫉妒给她的影响我真的觉得不值,嫉妒真的是可以让女人疯狂和不理智。

莉拉跟尼诺私奔了二十三天,尼诺不负责任地跑了,莉拉怀了尼诺的孩子,然后回了斯特凡诺的家。斯特凡诺只相信对他有利的事情,他相信孩子是他自己的。在斯特凡诺的小三逼宫之后,莉拉放弃了一切,带着尼诺的孩子走了。又一个从小就默默爱着她的男人——恩佐带着她住进了一个破旧的小屋。莉拉不想过于依赖男人,自己也去工作,香肠厂的辛苦,脏乱的工作,还生病了。莱埃娜还爱着尼诺,但是她马上会和教授的儿子结婚,她还出版了一本书。看起来莉拉很可怜,但是她的坚定,让人震动。

作为一个普通人,莱埃娜对学业的坚持,对摆脱固有环境的执着让我感同身受。莱埃娜的不自信,与莉拉的自信形成鲜明的对比。莱埃娜的信心,都是别人给她的,别人对她的认同和称赞才形成她的自我。而莉拉,她本身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,她在她自己的探索中形成自我。这种探索引向的是一条不归路吗?

“如果”,可以算是一个事后的反省,一个不切实际、永远无法实现的设想。永远也没有如果。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当下的行为、决定负责,并承担后果,没有后悔药,不能重来。所有人应该也是做了当下最好的选择吧,只是可能有各自的思想局限吧。看完又很唏嘘……如果莉拉的父亲让她继续读书的话,可能她会比莱农今天更加出色。如果她们能够一起学习到大学毕业的话…那该多好…

弱肉强食,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。但是,女性生来就没有男人的强壮,所以女性更要保护好自己,更要努力学习,用知识武装自己,为自己的未来争取权利。

我的阅读分享完毕,谢谢大家!

我要,拥抱这山河-读《人间失格》有感1600字

“我质问神灵:难道不反抗也是罪过吗?”

“我质问神灵:难道不反抗也是罪过吗?”

“我质问神灵: 难道不反抗也是罪过吗?”

太宰治的质问直击灵魂。一口气将他的《人间失格》读完。我突然想到:这人间的痛苦,是否都随太宰治投水自尽的那一刻消失殆尽了呢?于是抬头望天,那孤独的山河依旧孤独,那缓缓坠落的夕阳也并未因此加快脚步,一切依旧。一切依旧。就像个完美的跳水运动员,在十米的跳板上优美地奔向水底,只溅起些许的水花,过后便平静下来,一切依旧。一切依旧。

不反抗是罪过吗?

埃里希·弗洛姆说:“所谓精神病症患者,可以被视为在争夺自我的战斗中不准备彻底投降的人。”主人公叶藏最后便被认作是一个精神病症患者,亦或说是太宰治本人。叶藏掰着手指头过日子,太宰治也掰着手指头数着日子。叶藏的“丑角精神”是他在人世间最好的伪装。“这世上真的有不说谎的人吗?如果有的话,那个人肯定是个永远的失败者。”

太宰治在《东京八景》中有段话很形象地表明了叶藏或其本人无赖者的七宗罪:“我是无知骄傲的无赖汉,也是*下等狡猾的好色男,伪装天才的欺诈师,过着奢华的生活,一缺钱就扬言自杀,惊吓乡下的亲人。像猫狗一样虐待贤淑的妻子,最后将她赶出。”这是主人公叶藏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方式。当这个社会再没有值得留恋的时候,他便走向了一种更极端的妥协方式——自杀。一口气将这个故事读完,我深深地倒吸了一口气,仿佛听见叶藏在内心深处的*:我无能为力,我不再反抗,我错了吗?

豆瓣上有段很精彩的评论:“我装作老成,人人就传言我老成。我假装是个懒汉,人人就谣传我是懒惰虫。我假装不会写小说,人们就谣传我不会写。我伪装成骗子,人们就说我是个骗子。我充阔,人人以为我是个阔佬。我故作冷淡,人人说我是个无情的家伙。然而,当我真的痛苦万分,不由得*时,人人却认为我在无病*。”与太宰治不同,加缪在《局外人》中塑造了一个积极反抗的人物形象,面对生活的抛弃,主人公默索尔表现出——你反抗啊!别逃避!你反抗啊!却不料结局却是“我只期盼行刑的那一天能聚集许多观众,用充满厌恶和憎恨的喊叫声送我最后一程。”太悲哀!如果妥协和反抗都无法撼动这个丑恶的社会,那么面对生活的方式又何来错误一说?

假如不反抗是罪过,那么那些对于生命与生活都有着更高的领悟力的人,仿佛就能感知到周遭的五光十色。这样的纤细敏感,虽能体验更多层次的美好,但这种能力的背面是,他们必将承受着敏感带来的十倍百倍的痛苦,且无人诉说。而在那些立于洪流之上观百川沧海的人眼里,在那些看见过太多的丑恶而心觉麻木的人心中,每一条小溪流的喧闹是不是显得愚蠢而徒劳。那些更加敏感聪明、善于体察人心的人,是不是在演戏的时候,感到的不仅是戏弄的快乐,也有一种悲凉和自怜?社会总要求我们做出选择,坚持所谓“正确”的方向,叶藏及太宰治选择的方式或许太过极端,但在生活重压下稍微喘一口气,从来都不是罪恶的定义,这个社会的一切,也从来不是正确、正义的代名词——

我仿佛听见鲁迅先生借狂人之口发自内心的呐喊:从来如此,便对么?

从来如此,便对么?

从来如此,便对么?

叶藏的一生:毒品、酗酒、*、失真、友情、爱情……一切都尝试过却仍不快乐。勇敢又辛酸、自由又堕落。以至于“胆小鬼连幸福都会惧怕!棉花都能让他们受伤!我说不定会被幸福所伤。” 从来如此的并不一定是对的,就像这个社会所给予我们的权力和义务;但也总不至于走向另一个极端,使得一时的幸福都能伤害自己,总会有第三条道路通向光明。我是否能不直接去对抗官场,也不为那五斗米而折腰,去悠然走向那南山?我是否能像柴静那般心怀大义却难以抵抗社会的压力时,用所见所行的每一步记录下《看见》?;我是否能在无力对抗的时候选择第三条路,去探寻另一个世界的光明,或者去努力锻炼自己等到足以有能力的时候再来反抗?

此心光明,亦复何言。这个社会并不总是对的,我们也并非一定要服从社会的安排。我们常说人生如戏,是说它的荒诞无知、此起彼伏;说人生如梦,是指人生的不确定性,是指它的奇妙、美好。但人生真的始终如此吗?叶藏的一生大抵这般荒谬。这是悲剧,也是最好的结局了。

从自我本体中分离出来的“人格面具”,其存在的目的不是消弭自我求得通化,而恰是隐藏那个与众人“相异”的自我。如果个性都被社会所同化,那么何来当代社会的创新发展?如果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只会迎合社会的需求而消弭自我,那么未来之辉煌将去往何处?

是啊,每个人对于社会都会有多多少少的无奈。有人选择极力反抗,有人选择妥协放弃,却只有少数人会选择他们的第三条路。《世说新语》大道至简,“我与我周旋久矣,宁作我。”坚定本心,另寻他路,亦是光明。

标签:

上一篇:

环球速看:纪录片|“追星”两千里

下一篇:

最后一页

x
精彩推送